眼睛巩膜发黄,慢性乙肝早期表现,核苷类药物使用要规范|

原标题:眼睛巩膜发黄,慢性乙肝早期表现,核苷类药物使用要规范

慢性肝炎早期往往与胃病症状近似,例如,有的慢性乙肝患者(CHB)已有全身乏力、恶心、厌油腻等,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饱胀感,通常会先考虑是慢性胃炎引起。

眼睛巩膜发黄,慢性乙肝早期表现,核苷类药物使用要规范

慢性肝炎较为典型症状主要有眼睛的巩膜发黄、皮肤黄染以及尿液颜色加深,比如恶心、乏力等可以作为辅助判断,慢性乙肝病史且存在上述症状,有助于提高对慢性乙肝指标监测工作。小番健康提醒,有时慢性乙肝出现没有力气、腹部饱胀感时,可以考虑随访一下肝科临床医生,定期检查肝功能、肝胆脾B超、乙肝两对半。

慢性乙肝存在一些误区,比如乙肝大三阳病情程度相对乙肝小三阳更重,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。大三阳,即乙肝表面抗原、e抗原、核心抗体三项是阳性;e抗原是乙肝病毒存在复制过程中的副产物,从前医药学水平不如现在,所以才主要依靠e抗原是否阳性间接判断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。

当然,在医药学上并没有“大三阳”、“小三阳”的称谓,大三阳病人指的是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、小三阳病人指的是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;大三阳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,没有任何肝病特征,属于慢性的HBsAg携带者;小三阳也是如此认定。因此,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有区别的。

区分这些对今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保肝都有重要作用。一般而言,肝功能稳定的“乙肝大三阳”,暂时不主张立即抗病毒治疗,即暂时不使用如恩替卡韦(ETV)或替诺福韦(TDF);但是,对于转氨酶明显升高,且反复持续性升高时,进行抗病毒治疗才可以收到理想治疗效果。

因此,在《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》中也并不提倡,凡是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抗病毒治疗,对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而没有各项指标异常,也没有任何肝病体征,多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,即乙肝未发病状态,免疫耐受时期,该阶段应密切监测血清HBV-DNA、肝功能以及乙肝两对半。

乙肝新药研发主要是针对抑制乙肝病毒核酸方向,最理想的抑制效果是血清HBV-DNA检测不到,通过长期使用如核苷类药物(NAs)以后,实现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,肝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,肝组织学逐步改善等等。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,应该对症,即针对适应症进行合理规范用药。

干扰素(IFN)与核苷类药物(NAs)不仅仅有其适应症,也有各自优缺点,慢性乙肝患者在使用之前,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向肝科医生或感染科医生了解清楚。核苷类药物适应症更宽,可以长期服用,口服核苷类药物方便,耐受良好等优点;干扰素获得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更高,甚至有更高的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率,但需要皮下注射,存在不良反应等,这是当前慢性乙肝用药方面急需了解的药理学知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