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人很苦,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呢?:

原标题:做人很苦,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呢?

生而为人,你怎知他人自觉苦还是乐?

一位尝尽世间冷暖的母亲,对着自己生下的患儿痛哭不已,连声说道:“对不起,对不起,孩子。是我不好,是我不好。”这位母亲早已有了厌世之心,恨自己明明知道孩子生下来可能会有残疾,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给与了孩子生命,哪曾想还是有先天性残疾,当孩子懂事以来受到的冷眼和不公正对待,母亲历历在目,她非常懊悔自己给了孩子生命,给了他这样的人生。

“做人很苦,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呢?”

这样的想法存在于不少人的心中,他们有的是丁克一族;他们有的是在原生家庭中遭受过苦难的人;有的是正在遭受磨难而找寻不到出口的人们。他们用自己所见、所想、所预计到的困难,直接复制黏贴到自己的孩子身上,又或者直接扼杀了孩子出生于世上的权利。

生而为人,你怎知他人自觉苦还是乐?

心理学人本主义是如此解释该理论体系,它是指以人为本的主张或者思想体系,都是以人为中心,以人为目的。关注人的经验,将人作为处在整个生活过程中的一个个体进行理解,强调人类独有的特性,包括选择权、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能力。强调人本生的价值和尊严,关心人的潜能与发展。

觉得做人很苦,那是谁的想法?一位人类的想法,这位人类通过自生的经历和思想体系的成长,感受到作为人的痛苦与无奈,这可能与当时当刻他遭受到的事件有关,跟过往的经历得到的经验有关。他了解自己胜过了解他人,因此他得出了做人很苦的结论。

他的感受符合人本主义里的三个特点:

1. 强调人的自我感受。

2. 强调了此时此地。

3. 强调了个人成长。

最终他得出了做人很苦的结论。但与此同时,他把这个想法复制黏贴到下一代身上,甚至掌握下一代的生杀大权,甚至能决定下一代的出生于否。这样的决定是否有违人本主义的精神?

你又怎知下一代的苦与乐?同样用人本主义理论去辩驳这一切。

1. 下一代人的自我感受,你是否能替代感受或者影响?

2. 下一代人的此时此刻不快乐,你是否能决定他今后一定不快乐?

3. 下一代人难道不会自我成长?只会沉浸在悲伤怀疑中?

你不能替代他人的感受,就像别人不能替代你生活一样。

人性:对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本性,不需要借助外在条件就能够油然而生,比如人天生就会趋利避害,天生就会争强好胜,天生就会嫉妒,这些都不需要后天教养,浑然天成。

人性具有以下特点:

1. 自利性。把追逐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,这源于对自我生命的保护需要。

2. 追求利益的最优化原则。

3. 人际互动产生的利益屈从。

换句通俗的话来说,人性更贴近于自私的本我。追求无限快乐,而不再遵从道德规范。很多人运用着漂亮而精致的词藻,却干着促狭而自私的事情。

“因为我爱你,所以我不愿意生下你;因为我为你好,所以我不愿让你来到这世上看到如此‘肮脏’的世界;因为我预料到我会抛弃你,所以我不愿要你;因为我怕你吃苦,所以我不愿让你受苦。”这些全是你的想法,而不是孩子的想法。你能不能真实一些,你能不能直接表达:“因为我的失败经历,所以我认为世界是惨淡而无希望的;因为我害怕你的到来,而降低了我的生活质量,影响到我的及时行乐;因为我看到很多类似悲惨的例子,而自觉着自己也无法胜任父/母亲的角色。所以,我不想你的到来。”

但,你又怎知孩子的想法,也许孩子看到这美丽世界中一朵漂亮的小花,就能内心充满光和爱;也许孩子听到了作为父/母亲一句关爱的语言,就足以温暖TA的心;也许送给孩子一个别人丢弃的玩具,在孩子心里就是最好的礼物。你又怎知孩子看到的世界是苦还是乐,是黑白还是彩色?

做人很苦,那是此时此刻你的感受,不代表孩子今后的感受。生养孩子不一定就只会让他吃苦,我们对苦的定义难道只限于经济层面?我们对乐的感受难道只能与经济挂钩?

苦中也有乐。

向着朝阳,无论山崩地裂,雷雨交加,地球公转自转,都能从心里最深处乐出花来,这就是对苦的抗力。因此,请不要滥用我们的权力,强加我们的意志到那些纯真而又朝气蓬勃的孩子身上。做人有时是很苦,但是孩子不一定觉得那就是苦,只要你守护左右,孩子不会觉得那是苦。

我是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萤火虫老师钟洁琳,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,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公众号,向作者提问咨询!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