芭蕾舞男孩梦想成真 | 那些厉害的孩子,父母都做了什么?_芭蕾舞男孩

原标题:芭蕾舞男孩梦想成真 | 那些厉害的孩子,父母都做了什么?

文 | 青柠椰子

孩子、作业、父母,是一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,每天都有新故事,这不近日浏览网页,就看到很多类似的新闻,孩子和父母,因为作业发生争吵,愤然离家出走。

这几则新闻中的孩子年纪不大,作为一个11岁女儿的母亲,这些让我陷入了深思。

大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很迫切,家长对孩子高标准、严要求;家长使用的语言、方式越激烈,结果孩子越逆反。

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这样形容儿童: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。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。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,一样布满深沟。

孩子们希望得到和风细雨、润物无声般的教导,而不是疾言厉色高高在上的批判。

场景一:“小依,你作业上的字有进步,妈妈觉得你可以写的更好,如果你有哪里写不好,咱们一起来写好了”,妈妈笑着说。

场景二:“小依,你看看你作业的字,跟狗爬一样,说了你多少次,认真一些不行么?”妈妈一手扶着拖把,一手插着腰地说。

很明显,场景一中的小依更能接受妈妈的建议,因为唠叨、责骂都不是激励孩子的办法,陪伴引导才是。

陪伴引导孩子,当他们面对抉择仍有方向,面对困难坚毅勇敢,面对懈怠更有动力。

0 1

有父母引导的孩子更有方向

有人说: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方向和着力点,那又怎么能击破障碍。

有时孩子的兴趣爱好,与他的天赋不相干,当他决定因为热爱走更远时,在父母的陪伴引导下,他会重新认清现实,选择另外一条路,收获不一样的人生。

俄罗斯电影《跳芭蕾舞的男孩》,是我最钟爱的一部片子。

男孩波波在舞蹈学校学习芭蕾,梦想一天在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托举最美的女孩,成为最让人惊艳的舞蹈明星。

波波热爱芭蕾,源于母亲的引导,他身体素质并不好,天生瘦弱,力量差,托举舞伴显得异常费力。为了梦想,他努力练习,每一堂课都争取做到最好。

波波想吃的好一些、多一些,可那个年代的苏联,物资匮乏,要得到更多的肉和水果,不得不进行黑市交易。 波波为一根香蕉在黑市做交易时被抓获,随即被学校开除。

他万念俱灰,放纵自己,拒绝与人交往,这时一个男人出现在他的生活里。

这个突然出现的男人,自称是他的爸爸。而波波并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,他一直幻想父亲是舞王,在美国过着有肉吃的富足的生活。

真相是残酷的,他的生父是因为黑市交易罪,被关在牢里,遇到特赦才回来。

爸爸的回归,让波波灰暗的生活起了变化。他重新开始练习芭蕾,爸爸也笨拙的和他一起练习,看着爸爸笨拙的动作,这个心情苦闷的孩子终于展颜欢笑。

为了让儿子重返舞蹈学校,这位老爸使出浑身解数,去学校软磨硬泡,让老师给波波一次展示机会。

后来波波不再跳舞,经过最后一次展示表演,让他认清现实——和芭蕾相比,他更擅长数钱。

错过了莫斯科大剧院的波波,进入莫斯科经济学院学习,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。

他为自己钟爱的芭蕾舞提供资金,以另一种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挂在莫斯科大剧院上。

波波在爸爸的引导下,更深入的了解自己,及时放弃虽然热爱但没有天赋的芭蕾舞,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,最终实现儿时梦想。

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,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。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,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。

有时候,勤奋的方向错了,越努力就离成功越遥远。

那些得到父母陪伴引导的孩子,才能及时调整方向,重新确立目标。

0 2

有父母引导的孩子更有目标更能坚持

现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,近日为男篮世界杯失利主动担责被网友们夸赞为“真汉子”。退役前的姚明,更是世界级的篮球巨星。

姚明在演讲中讲到小时候的自己,并不喜欢篮球,他个子大,虽然父母都曾是专业篮球运动员,但母亲更渴望他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,并不想他走专业篮球这条路。

正因如此,有着身高优势的姚明,9岁才开始练习篮球。

专业的篮球训练,相当枯燥,小孩子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,父母为此都花费了不少心思。

爸爸答应他,只要投中一定数量的球,就买一件小礼物。而妈妈则费劲心思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演赛门票。让他体验去打篮球还能有不一样懂得快乐。姚明坦言,正是这次表演赛,让他对篮球生出不一样的感情。

是否选择将篮球作为职业,父母很尊重他的选择;如果他要做专业的篮球运动员,就要坚持。

正是这样,才成就了今天的姚明,在承受很多伤痛时,仍然坚持职业篮球。直到30岁的他,伤痛不允许他继续在赛场上,他就换一种方式继续着篮球事业。

在父母悉心陪伴引导下,姚明坚持了当年的选择。在被问到坚持多久时,姚明笑言:不久,就20年。

孩子如璞玉,而父母正是挖掘矿藏的矿工。

耐心克制长年打磨,这便是姚明父母的坚持,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,必然有一对智慧的父母。

没有多余的唠叨,只有默默陪伴;适当的时候,引导孩子选择。

人生如逆旅,在这场生命的旅程中,能有父母悉心陪伴耐心引导的孩是幸福的,他们目标明确,他们持之以恒,他们心中有爱。

0 3

有父母引导的孩子更有战胜懈怠的力量

近日,49岁妈妈原梦圆和儿子一起考研成功,刷爆微博,好一个励志妈。

曾经的原梦圆也是一位虎妈,为儿子的学习操碎了心,经常给孩子“加压”,为此跟儿子大小冲突不断,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大学,她就鼓励孩子继续读书深造。

可考研不是一件轻松事,看着儿子忘书兴叹,烦躁不安的样子,她想到一个好办法:跟孩子一起考研,一起圆梦。

心动不如行动,原梦圆在上海交大找了个宿管的活,和儿子并肩投入考研大军,陪儿子一起学习,一起考试,也为圆自己一个读书梦。他们分享心得、交流方法,其乐融融。

通过这场大获全胜的战斗,母子关系变得非常融洽。

与其指着目标建议,不如携手和你并肩战斗!

能陪孩子考研的人毕竟是少数,但和他一起攻克一道数学题,思考一篇作文架构,研究一个字怎么写更漂亮,领会一首诗词的意境,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。

高尔基曾经这样形容教育孩子“要能够教育自己的孩子,做妈妈的应该学习鸭子:它们和小鸭一同安然游泳,当然,水也是十分要紧。”

我们要学习鸭妈妈教育小鸭子,身体力行的和孩子一起经历,但又谨小慎微的关心环境,让小鸭子开心的游泳,引导方向,确保他们的安全。

父母的陪伴引导,它像一把利刃,无声地切开一切表象,让孩子看清努力的方向;父母的陪伴引导,它像推进器,时刻给予孩子力量,让他克服困难勇往直前;

父母的陪伴引导,它向指南针,即使迷雾重重,也会指明方向。

教育方法千万条,陪伴引导第一条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为《育儿周刊》转载稿件,转载自深度育儿(ID: baomabaobao ),每天为您分享有深度,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。如需转载,请与作者联系申请权限,并注明作者和出处。未经授权转载者,必追究法律责任。

Copyright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