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“我妈不幸福,我跟老婆怎么能幸福呢?”]

原标题:“我妈不幸福,我跟老婆怎么能幸福呢?”

作者 | 悄然微笑

首发 | 皓然成长( ID: growing-power)

1

元旦那天,发小大力家里吵得鸡飞狗跳。

大力说这几乎成了他们家的惯例,只要是欢庆的日子,他心里似乎就憋着一股气,不吵出来不罢休。

大到买房还是买车,小到儿子的作业做得好不好。春节元旦吵、中秋国庆吵,甚至大力生日也要吵。

大力不善言辞,交际圈小,人不错,挺顾家。但就是有一点,如果家里和谐了一段时间,就必须闹出点别扭。有时候一点小事,就能引发他的暴怒,跟老婆大吵一架。

慢慢地,竟形成一种规律,每隔一段时间,重复一次。

大力知道我研究心理学,希望我能帮他分析一下。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:就是对痛苦上瘾了,和吸毒、酗酒、赌博没什么两样,时间久了,就有了“痛苦之身”。

张德芬在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里就提过“痛苦之身”,她说:在我们的身体里面,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,有它自己的生命力。它以痛苦为食,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,它会制造一些事端,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。

在孩童时期,大力就很熟悉这种感觉,家里的争吵声、母亲的唠叨声,成为融入他骨子里的血。

长大后,他虽然有能力屏蔽掉内心的噪音。但幼时养成对母亲讨好的习惯,让他潜意识里认定,如果他背着母亲独自幸福,是在抛弃母亲。

2

大力的母亲是一个极为强势的女人。

她对身边的人,有着极强的控制欲,大力爸在家的地位很低,几乎褪化成了隐形人。对丈夫的不满让她将希望寄托在大力身上,转而控制大力。

一个被过度控制的孩子,长大后内心一定潜伏着很多不满。而传统的孝道,又让他不得不压抑这份不满。

不满越积越多,情绪的怪兽除了时常攻击他,让他自卑以外,还会跑出来,将獠牙对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妻儿,对他们不满。

每次跟老婆吵架,要么气得几顿不吃饭,要么不肯上床睡觉……各种自虐,简直就是母亲与他怄气的翻版。

母亲每次来大力家,过不了半个月,气氛就开始紧张,不是与儿媳闹矛盾,就是与大力冷战。

每天忙完工作后,还要哄老母亲,大力实在没精力,就将她劝回老家,夫妻俩自己带孩子。

可谁知,母亲继续通过生病、与父亲吵架等各种不愉快连线大力,让他时刻感受她的焦虑与苦痛。

大力有苦说不出。

如果父母成天唉声叹气、皱着眉头过日子,孩子还好意思开怀大笑吗?

孩子对父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忠诚,这种忠诚能达到什么程度呢?就像荣格所说,如果父母都是小偷,孩子一旦当上警察,就会心怀愧疚,觉得自己背叛了家庭,被排除在家庭序列之外。

只有内心极为强大的人,才能抵御这份不确定。因为人对归属感的需求,是与生俱来的本能。

3

曾奇峰在《幻想即现实》里讲过一个故事。

有个叫林子的姑娘,她父亲是家庭暴力者,酗酒后就会打母亲。10岁那年,父母离婚,母亲带林子单过。

林子读完研究生,嫁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老公。

母亲与林子住得近,总爱在女儿面前说女婿的坏话。刚开始林子不以为然,母亲就说,我是你妈,又是旁观者,所以看得比你清楚。

在母亲坚持不懈地“努力”下,林子不知不觉地与母亲一起吐槽对自己老公的不满。半年后,林子与老公之间,交流越来越少,亲密关系一落千丈。

曾奇峰问,如果将你父母的婚姻从1到10来打分的话,你和你母亲能打几分?林子说应该都不多于1分。

曾奇峰又问,那你给自己的婚姻打多少分?林子打出了9分。

一个接近满分的婚姻,林子却感觉不到幸福,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
问题就出在林子母亲那儿,她其实很嫉妒女儿过得幸福。为了将嫉妒合理化,她想方设法地挑剔女婿,维持自己内心的清白感。

而林子呢?与母亲相依为命多年,为了继续与母亲结成心理联盟,宁可舍弃自己触手可及的幸福,也要成全母亲,好让自己显得不那么“自私”。

这就好比,女儿受邀参加一个狂欢派对,尽管自己很想去,可是母亲正在家里哭,如果女儿遵从内心,一走了之的话,就得承受良心上的谴责。

所以,她索性拒绝掉邀约,将自己的情绪,调整至与母亲同频的状态。

4

现实生活中,这种例子太多太多:婚姻越不幸福的婆婆,越容易成为儿子媳妇中间的“第三者”;婚姻越不幸福的丈母娘,越容易成为女儿女婿婚姻的“拦路虎”。

而内心对母亲忠诚的子女,会本能地不让自己的幸福,衬托出母亲更加不幸。

看起来,好像只有与母亲在一起,守住痛苦不放,才是唯一的出路。如果真是这样,痛苦就将一直沿袭,子孙后代永无翻身之日。

因而,一个思想成熟的大人,必须完成心灵上的“弑母”,才能让悲剧终结,并成为过去。

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承受改变、情感撕裂的苦痛,为孩子营造一个优于自己的家庭环境。

曾奇峰说:要改变对痛苦成瘾的状态,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幸福的经验。

遇到不幸福的母亲,最好的办法,不是弄糟自己的生活,而是大胆地呈现出自己的幸福,让她对幸福生活充满向往。

对母亲来说,爱比孝顺更高级。孝顺是被要求的、由外而内产生的,之所以对她好坏兼收,因为别无选择。

而爱是自发的、由内而外的情感,爱她,才愿意接纳她的所有缺点。

只有独立、平等的个体之间,才能产生爱,而成天胶着的母子/女关系里,只有顺从。

武志红说:分离与爱同等重要,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,它们一起作用,让一个人成长,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。

当你明白,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,才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
作者简介:

悄然微笑,皓然成长签约作者。资深HR,心理学爱好者,旨在用文字治愈自己,温暖他人。聚焦认知正能量,与你共同成长。微信公众号:皓然成长(growing- power)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