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从未干过活,吃饭也让人喂;他23岁生活都不能自理,结果饿死家中]

原标题:从未干过活,吃饭也让人喂;他23岁生活都不能自理,结果饿死家中

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,以前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情况也在逐渐的改善,很少在听见有人因为饥饿活着寒冷而死的新闻。但是正式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,父母也在“变本加厉”的宠爱着自己的孩子,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,据相关不完全统计,中国有35%的中学生不会洗衣服和做饭,这是一个相当大多大比例了。越来越多“啃老”的社会现象超过了贫困人口饥荒而死。而今天便要说一个奇懒无比的人,最后在家中冻死的真实故事。

父母缺失的“爱的能力”

杨锁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县城里,他从小生活在父母为他打造的蜜罐之中,这导致了他23岁还生活不能自理,后来因为父母过时,而活生生的在家饿死。号称天下第一懒人。

大家都说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其实不然,溺爱孩子不分阶层,不分家庭条件。因为杨锁父母是老来得子,所以对杨锁是格外的疼爱。从对杨锁的名字就能够看得出来,想将儿子锁在自己的身边一辈子。杨锁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窍不通,但是在他们的心中认为,只要无限的对孩子好,那么便是对孩子爱的表达,于是杨锁父母从来都不让其做一点家务事,由于父母都需要务农,但是考虑到杨锁,于是父母两人便轮流交替的回家照顾孩子,为了不让孩子去田中受苦。

据村民们说,杨锁8岁的时候,出行方式还是靠父母用扁担挑着走,杨锁在读书时,由于不做作业,便被老师批评,杨锁从未受过这种委屈,于是便回家向父母哭诉,心疼孩子的父母便上学校找老师理论,甚至在理论没有结果的时候,带着杨锁直接回到家中不再去学校。

逐渐长大的杨锁也想尝试着和同龄人一起帮父母分担一些劳动,他有8个堂兄弟,在那个年纪,大家都一放学做好功课后便帮助父母做饭、担水、甚至直接到地里面做农活,看在眼中的杨锁也尝试了这些事情,但是每次都被父母制止,认为这不是他能做的事情,让杨锁只管玩就行,于是便一再遏制杨锁的行动力,杨锁也就逐渐的习惯了不做家务的情况,看着父母劳作,也不想再伸出手。

杨锁相关照片

杨锁的父母将杨锁逐渐的养成了“宠物化”,就是将杨锁当成宠物来养,每天给杨锁足够的食物,不让其做任何事情,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杨锁锁在了自己身边,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,如果有一天杨锁离开了自己,他是否有足够的生存能力。

杨锁13岁那年,父亲因为肺癌去世了,本来不是很富裕的家庭,变得更加的拮据,本以为在这种情况下,他的母亲应该能教会杨锁成长,应该会让杨锁学会承担这个家庭的责任,但是却让人意想不到的时,杨锁的母亲因为其父亲的去世,对杨锁更是内疚,认为杨锁失去了父亲,得不到父亲的爱,更加变本加厉的对杨锁好,妄想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,让杨锁感受到双倍的爱。于是杨锁的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家庭的所有家务,并且还需要到田里劳作,晚上还要照顾杨锁,于是便积劳成疾,在杨锁18岁的时候因病去世。

杨锁独自面对生活

杨锁的母亲在患病的时候,就开始为杨锁日后的生活焦虑,于是便开始走亲戚,将杨锁托付给他的堂哥杨德玉。杨德玉因为勤奋,所以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,于是便答应了这个“重任”。杨锁母亲去世后,杨锁便跟着杨德玉来到了镇上,杨德玉是靠苦力赚钱,是一位建筑工人,于是便介绍杨锁也去到了建筑工地上班,但是娇生惯养的杨锁别说干活,一到了那里因为天气太热,要流很多的汗,马上就拒绝做这个工作,自己跑回了家。

杨德玉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。于是托人介绍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,这样就不用遭受室外的环境影响。但是杨锁去了酒店以后,什么事情也不会干,连最简单的上菜都不会,让他洗碗更是打碎无数的碗,索性他就什么也不做,甚至还要酒店的人来照顾他,于是便被酒店的人送了回来。这次杨德玉在也没有办法,便放任杨锁不管。

没有经济来源的杨锁便变卖家中所有值钱不值钱的东西,以此过活,最后实在没有钱了就开始吃上了“百家饭”,他每天到点就去各家讨饭吃,让村民们对他实在不满,因为他身上的味道让人实在受不了,他从来不洗澡不洗衣服,衣服实在太脏了就索性扔掉,直到没有衣服穿为止。村民便将不要的衣服送给他以此保证他身上的味道没有那么浓重。好心的村民还将菜和肉放在他家,但是他放坏了也不会将其煮起来吃。

2009年12月,下了几场大雪,村民们好几天都没有看见杨锁出门要饭,于是便拿着被子和饭到他家里面去看,结果发现杨锁全身僵硬、发紫,早已经断了气。不知道是被饿死还是冻死的。

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

与其说杨锁是在大雪纷飞中饿死,不如说他是被父母的蜜罐溺死,一个23岁的男士,没有一点自理能力,实在对得上是天下第一懒人的称号。从杨锁的经历中,我们也不难看出,对孩子的溺爱,不论什么家庭条件下都会发生,所以才有了无数的“啃老”现象发生,这是父母缺乏“爱的能力”的表现,并不是缺乏爱,而是缺少了爱的方式,缺少了健康观和对孩子真正负责的正确意识,导致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,才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索求变得变本加厉。

鲁迅先生几十年前便有这么一个问题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?”,做父亲需要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和资格,到如今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。

文/盛弘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